肉豆蔻(学名:Myristica fragrans)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肉豆蔻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 此外,肉豆蔻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
中文学名 肉豆蔻
别 称 肉果、玉果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属 肉豆蔻属
分布区域 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拉丁学名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二名法 Myristica fragrans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科 肉豆蔻科
种 肉豆蔻
肉豆蔻是什么
【别名】
肉果、玉果、顶头肉
【来源】
本品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性状】
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cm,宽1.5—2.5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网状沟纹,常被有白色石灰 粉;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的部位)。狭端有暗色下陷处(合点的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种脊的部位)。质坚硬,难破碎,碎断面可见棕黄或暗棕色外 胚乳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型干缩的胚,子叶卷曲。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个大、体 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
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蒸制: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笼内,一层麸皮,一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
炒制: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
土制: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到发泡,倒入肉豆蔻,不断翻动,煨至肉豆蔻热透,油质渗出(防止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
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
药用价值
出处
肉豆蔻
出自《药性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
1、《本草图经》:肉豆蔻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纲目》:肉豆蔻,花结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与作用
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名家论述功效
《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本草经读》:"治精冷。"
《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二)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mg/kg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抗菌作用。
甲基异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MIC分别为0.4mg/ml和0.6mg/ml。马拉巴酮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坚忍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前两者的MIC为1ug/ml,后者为2ug/ml,马拉巴酮C对枯草杆菌的MIC为2ug/ml。
麻醉作用。
本品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对小鼠、兔、猫和狗,iv给药后有麻醉作用。
其它作用。
(1)对胃肠道刺激作用:本品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风作用。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
(2)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
(三)肉豆蔻的性味归经
【性味】 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辛而涩,性温。"
【归经】 入肺、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大肠。"
肉豆蔻的好处
治疗疤痕。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肉豆蔻与蜂蜜结合是一种有效治疗疤痕的偏方。实际上,这种草药不仅有助于防止皮肤过早衰老,还能阻止身体组织退化。这些好处与蜂蜜的抗菌和促进细胞再生特性结合就能产生强大的消除疤痕物质。制配方法很简单,用一调羹蜂蜜与一调羹肉豆蔻粉混合均匀即可。将混合物直接敷在疤痕上保留3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每周重复3-4次,通常可以在2-3周后看到明显效果。
缓解粉刺爆发。肉豆蔻包含的特定活性物质有助于抑制粉刺爆发。所有要做的事情是将肉豆蔻粉与牛奶混合而成糊糊,然后涂抹在患处并保留1-2小时。不要忘记在治疗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每天做一次,直到粉刺干燥和消失。
治牙痛。用肉豆蔻与凡士林混合,然后将其敷在疼痛的牙齿上。这种方法有助于缓解疼痛。
减轻或消除口臭。肉豆蔻具有杀菌特性,再结合它的木质香气,因此能有效减轻口臭。用一茶匙肉豆蔻粉或精油与一撮盐及50毫升蒸馏水混合。在睡觉前每次刷牙后用这种溶液漱口。
改善睡眠质量。肉豆蔻能与热牛奶一起有效促进睡眠。如果没有效果,可以用甘菊茶替代。
治疗肝脏疾病。每天喝一茶匙肉豆蔻精油能帮助排除肝脏毒素。
过量摄入肉豆蔻是有害的,有导致恶心,全身疼痛,抽搐,幻觉和心脏心悸等症状的风险。因此在用其作为偏方治疗疾病前最好是咨询医生。
缓解恶心。肉豆蔻粉添加到烤水果,牛奶和甜点中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并对缓解呕吐和恶心,以及胃胀气有作用。还可以服用少量肉豆蔻减轻慢性神经疾病,以及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问题。
减轻腹泻。用15克肉豆蔻粉与苹果或香蕉汁混合,可以制成一种治疗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的配方。同样,15克肉豆蔻粉与阿姆拉果汁混合能治疗打嗝和晨吐。
促进血液循环。肉豆蔻油是一种很好的草药刺激物,不仅有助于振奋精神,也对促进整体血液循环和改善相关疾病有好处。
减轻关节和肌肉痛。这种草药具有抗炎特性,因此可以用于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用肉豆蔻精油按摩能放松身体缓解压力。
释除精神疲劳。肉豆蔻是一种潜在的大脑促进剂。它增加身体循环并让人的注意力变得更集中。由于有刺激大脑作用,因此能消除精神疲劳和压力,让思维变得更敏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注意
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2、《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肉豆蔻附方
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治泻:肉豆蔻五钱,白滑石春、冬一两二钱五分,夏二两五钱,秋二两。上为细末,姜汁调,神曲作糊,为丸服。(《医学正传》止泻方)
治泻痢日久,肠胃虚寒,肠滑,糟粕不聚:肉豆蔻(煨)、胡粉(炒)、龙骨(煅)、白矾(煅)各等分。为末,糊丸。量大小,米汤下。(《婴童类萃》豆蔻丸)
治脾胃虚滑,泄泻不止,下痢赤白,无药可治:肉豆蔻(切作片子,炒黄色)、罂粟壳(捣碎,用蜜拌匀,炒黑黄)、甘草(切碎,炒黄黑色)、干生姜(切细,炒黄黑色)。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卫生家宝》肉豆蔻散)
治脾脏久冷,滑泄不止:肉豆蔻(去壳)五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五枚。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 录》肉豆蔻丸)
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日夜无度,腹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及脱肛坠下: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肉豆蔻(面裹,煨)半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诃子(去 核)一两二钱,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上药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局方》纯阳真人养脏汤)
治一切血痢腹痛:人参三分,肉豆蔻、乌贼鱼骨(海螵蛸)各二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食前温米饮调下。(《普济方》人参散)
治休息痢羸瘦:缩砂一两,肉豆蔻半两。上捣罗为末,用羊肝半具,细切拌药,以湿纸三五重裹上,更以面裹,用慢火烧令熟,去焦面并纸,以软饭研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普济方》)
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胸膈痞滞,哕逆呕吐,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困倦少力,不思饮食:丁香枝杖七斤,甘草(炒)十一斤,白面(炒)六斤,肉豆蔻(面裹,煨)八斤。上炒盐十三斤同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局方》豆蔻汤)
温中焦,治宿食:肉豆蔻四个(锉碎),甘草一两半(炙,锉),胡椒二百粒,盐半两(炒)。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卫生家宝》一字汤)
治留饮宿食不消:肉豆蔻(去核)半两(面裹煨,锉),半夏三分(与茱萸半两同用,水一升慢火煮干,只用半夏,焙干),巴豆七枚(去皮心膜,研出油)。上三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称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后茶酒任下。(《圣济总录》肉豆蔻丸)
治妇人白带下,腹内冷痛:肉豆蔻一两(去壳),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白石脂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热酒下三十丸。(《圣惠方》肉豆蔻丸)
治小儿霍乱不止:肉豆蔻一分(去壳),藿香(广藿香)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治脾胃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破故纸(补骨脂)(炒)四两,肉豆蔻(生用)二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四两。上药为末。生姜四两切碎,红枣四十九枚,用水一碗煮姜、枣, 去姜,水干,取枣肉和药丸, 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内科摘要》四神丸)
肉豆蔻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注意】
《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应用选方
附方
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3、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4、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
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