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竹笋,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具有清肠止痢;消积的功效。主治痢疾;消化不良。
【药材名称】
中文名: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英文名:shoot of Chinese Thorny Bamboo
别名:箣竹、竻竹笋、竹笋。
【出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刺竹笋,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根大如车辐。
【药材基源】
刺竹笋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采收储藏】
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刺竹笋的原植物形态】
刺竹笋,高大竹类,秆高10~24米,径5~15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中空甚细。
箨环密生棕色刺毛;箨鞘厚革质,矩形或长三角形,背面基部有刺毛;箨耳左右略相等;箨舌边缘具缝毛;箨叶宿存,三角形,正面具棕黑色小刺毛。
枝条有2~3刺;小枝有叶6~8枚;叶鞘长2.5~5厘米,鞘口处有灰色易落之缝毛数条;叶舌截平头,有时先端有繸毛;
刺竹笋的叶片细长披针形,长6~20厘米,宽6~20毫米,基部急缩成1~3毫米长之叶柄,背面微有短毛,次脉4~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
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12花,黄绿色或淡绿色;颖顶端尖锐,无毛,外稃卵形兼披针形,无毛;内稃,具2脊,鳞被3片,边缘有白色长纤毛;
雄蕊6,花药长4毫米,花药隔之先端可呈小笔毫状;子房先端被刺毛,花柱1枚,柱头3枚,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生境分布】
刺竹笋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分布于华南、西南诸地。亦有栽培。
【性味归经】
刺竹笋味苦;甘;凉。
①《竹谱详录》:"甘苦,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刺竹笋主治清肠止痢;消积。主痢疾;消化不良。
《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精、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赞宁《竹谱》:“食之落人发。”(引自《纲目》)
【刺竹笋的图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