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C >

  中药材川乌的药材性状及其功效与作用!

  川乌,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正名为乌头,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药材名称】

  中文名:川乌

  拼音:Chuān Wū

  英文名:RADIX ACONITI

  别名:乌头、五毒根。

  【出处】《金匮要略方论》

  【药材基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性味归经】

  川乌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川乌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川乌一般炮制后用。

  【用药禁忌 】

  川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川乌的配伍应用】

  1、与麻黄、芍药、甘草等同用,用于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

  2、与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同用,用于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3、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用于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者。

  【川乌的原植物形态】

  川乌,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 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

  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川乌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生物学特性】

  川乌属喜温喜湿喜光一年生作物,具怕高温、干旱、怕涝等特性。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

  【生境分布】

  川乌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1700~3000m地区都可栽培,主要栽培于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等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药材性状】

  川乌,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采集加工】

  川乌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炮制方法】

  制川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

  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

  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

  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

  【贮藏方法】

  川乌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川乌的图片】
 

         中药材川乌的图片  中药川乌的采收加工方法
         川乌的性状鉴别  中草药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药川乌头的图片形态及其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