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头红,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平肝,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肝炎,风湿痹痛,跌打伤肿,蛇头疔,无名肿毒。
【药材名称】
中文名:楮头红
拼音:Chǔ Tóu Hó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Nepal Fleshspike
别名:风樻斗草、卫环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
【药材基源】
楮头红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
【性味归经】
楮头红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
【楮头红的功效与作用】
楮头红有清热平肝,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头目眩晕;耳鸣;耳聋;日赤羞明;肝炎;风湿痹痛;跌打伤肿;蛇头疔;无名肿毒。
《四川中药志》:清肺热,祛 肝火,治风湿痹痛、耳鸣、耳聋及目雾羞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楮头红6-15g。
外用:楮头红适量,捣敷。
【楮头红的原植物形态】
楮头红,直立草本,高10-30cm。茎四棱形,肉质,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2.8cm,具狭翅;
叶片膜质,广卵形或卵形,长2-10cm ,宽1-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或近圆形,微下延;
子房下位,4室,顶端具膜质冠,冠缘浅波状,微4裂。
蒴果杯形,具4棱,膜质冠伸出萼1倍,宿存萼及裂片与花时同。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楮头红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溪边,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采收储藏】
楮头红在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性状鉴别】
楮头红,全草多干燥皱缩,长约15cm。茎四棱形,直径1-2mm,无毛,表皮红色或棕色,偶有折色斑点。
叶对生,多皱缩破碎,黄色或黄绿色,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0-6.1cm,宽1.0-3.3cm,基产浅心形,边缘细齿及缘毛。
聚伞花序顶生,花紫色,直径约1.5cm;萼筒杯状,4裂片。气微,味酸。
【楮头红的图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