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山羊,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具有疏风清热,行气活血,解毒除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脘腹胀痛,风湿关节痛,跌打伤痛,疟疾。
【药材名称】
中文名:臭山羊
拼音:Chòu Shān Yánɡ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Orixa
别名:臭常山、臭苗、大山羊、栀子黄、和常山、大骚羊、胡椒树根。
【药材基源】
臭山羊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
【性味归经】
臭山羊味苦;辛;性凉。归肺;胃;肾;大肠经。
《贵阳民间药草》:"辛苦,寒,无毒。"
【臭山羊的药用价值】
臭山羊主治疏风清热;行气活血;解毒除湿;截疟。主风热感冒;咳嗽;候痛;脘腹胀痛;风湿关节痛;跌打伤痛;湿热痢疾;肾囊出汗;疟疾;无名无毒。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
④《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臭山羊的附方应用】
①治风热汗闭:臭山羊末一钱。烧酒吞服。服后盖被,使其发汗。
②治胃气痛:臭山羊五钱。煎水服。
③治风湿关节肿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钱,用酒吞服。
④治瘰疬:臭山羊末,调甜酒敷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臭山羊的图片】
【臭山羊的原植物形态】
日本常山,落叶灌木,高可达3m。枝条暗褐色,平滑,嫩枝绿色,疏被白色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7cm,宽2-9cm,先端渐尖或具钝尖头,基部宽楔形;
全缘或具细钝锯齿,嫩时被毛,薄纸质或膜质,具黄色半透明的腺点,发恶臭。
花单世,雌雄异株,黄绿色;雄花序总状,腋生,长2-4cm,花柄基部有1宽卵形的苞片;
萼筒基部有对生卵形小苞片2,萼片4,卵形,基部愈合;花瓣4,有透明腺点;雄蕊4,较花瓣短,与花瓣互生;
雌花单生,具退化雄蕊4;子房上位,花盘四角形,心皮4,花柱短,柱头4裂。
蓇葖果,二瓣裂开。种子黑色,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臭山羊生于山野,也有栽培。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采收储藏】
臭山羊在9-11月采收,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鉴别】
臭山羊,根较粗大,表面栓皮淡灰黄色,有时现细裂纹,栓皮脱落处现类白色。断面灰白色。气特异、味苦。
【化学成分】
臭山羊根皮含和常山碱,香草木碱,和常山环碱,香草木宁碱,茵芋碱,去甲基和常山碱,加锡弥罗果碱,月芸香酮碱,异普拉得斯碱和前茵芋碱。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